把握高考新动态2018全国I卷实用类文本阅读9.以上三则材料中,《人民日报》《自然》《读卖新闻》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?为什么?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。(6分)该题要求学生在准确解读三家不同媒体报道的基础上,探究它们不同的新闻立场,分析文字背后的深层原因,是信息时代语文生活对学生的客观要求。2020年全国III卷作文22.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 )人们用眼睛看他人、看世界,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,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,我们需要寻找各种“镜子”,不断绘制“自画像”来审视自我,尝试回答“我是怎样的人”,“ 我想过怎样的生活”“我能做些什么”“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”等重要问题。毕业前,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,主要是“如何为自己画好像”,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。要求:结合材料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“如何为自己画好像”,不仅需要考生提炼出“主体与客体”“镜子与自画像”“个体与社会”的辩证关系,还要探究“好”的标准和“画好”的关键,体会理性思维与社会实践的辩证统一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就新高考的改革动向给与精准评价:过去有一段时间,语文课过于文学化,理性因素不足,习惯于想当然,对所以然不关注,对因何如此的思辨更是有所忽略。2020年语文高考试题,特别是选择题里暗含的推理、概括、辨析等理性思维要素,...
浏览次数:83